找到相关内容256篇,用时2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于上海玉佛禅寺禅学讲座备课笔记

    所覆。2.舍妄归真:(1)凝住壁观——这是基本方法;(2)无自无他;(3)凡圣等一;(4)坚住不移;(5)不随文教。以上五条为基本要求。 “行入”是修禅乃至修其他法门的通途要求,可称为“助行... 人人避暑走如狂, 独有禅师不出房。 可是禅师无热恼, 但能心静即身凉。(唐白居易) 3.禅是一种方法、手段 从本质上看,禅是见性的方法;是活的方法,...

    净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23669359.html
  • 佛教对中古议论文的贡献和影响

    人生的“苦”和宇宙世界的“空”,建立起了一套悲观主义的人生观和不可知论的认识论⑩。这种对概念的条分缕析、层层递进的论证方法,是中国本土文化中没有的。东晋后期,小乘的主要论藏基本上译介了过来,形成了专门...与印度教徒举行了擂台论辩,取得了胜利[14]。可以说,论辩是佛教训练信徒思维缜密、推理严谨的一个颇为有效的方法和优良的传统。佛教徒采用设问、答辩的基本方法是“四记问答”:   记有四者,谓答四问。若作...

    普 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52069968.html
  • 净元法师著:痴心梦语第三辑(2)

    果报有别,才显现不同的众生相,但其接触事物的执取、思考的基本方法,绝对古今不异。所以,释尊既为无上正等正觉,“一切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悉见”的如来,岂有不识知当时众生、过去众生、未来众生之根性无别者?...,得解脱。)因此,现在只要一谈到修行,大都是指念念佛、打打坐,以及其附加的活动,如禅七、佛七、朝山、拜忏等,至于二六时中的禅观行,对境的正思惟,及悟境的渐次提升与开展等方法,均付之阙如。  于是乃针对...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2470228.html
  • 净元法师著:痴心梦语第六辑

    的状态,使此心变得更灵敏,更能自在的思考。一般以坐禅为得定的入门,其它尚可依靠冥思、放松的方式入定。但基本方法只有一种,即是“制心一处”。  没有正定,必然五根散漫不收,妄念如瀑,不能起正思惟。不起正...自己的性格孤癖,决意不肯尝试改变的人,与修行是背道而驰的。  要改变个性,唯一的方法是发大悲愿,欲度化无量无边众生。此时,你为完成自己的愿心,必须不断地接触人群,必须领众、说话,保持愉悦的身心,及和蔼...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2870232.html
  • 由中台事件之教训—论述戒律与法律的互动关系

    不能捉持生像  金银的,但是国家法律却规定人民要履行纳税的义务,而且  纳税又是国家机器要维持运作的基本方法,可是比丘(尼)  一无所有,如何可能缴纳税金呢?于是国家就会对僧伽施行  特殊的保护(套句...觉得犯  者的行为,己经不合乎僧团的基本道德标准,那么就请他脱  离僧团。做到这一步,波罗提木叉的功能就算完成了。接下  来,如果这种行为在世人眼中还能接受(如犯“非梵行”波  罗夷罪,但不是与有配偶者...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72070403.html
  • 当代中国宗教的社会学研究取向

    基本方法,除了类似于调查研究、实地观察、田野工作、随机和非随机抽样问卷、结构性与非结构性访谈等方法之外,它还包括——跨文化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历史分析法等等,并形成了功能主义、进化论、冲突论、现象学...层次,即方法论、基本方式、具体方法等;其方法论层次主要探讨理论公式、基本假设、研究逻辑、原则规范等;基本方式则是研究方式,指的是贯穿整个研究过程的程序步骤或者是研究的手段和途径等,其中又可以分出理论...

    李向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35671062.html
  • 方立天:印度佛教心性论思想概述

    提出以如来藏借助于般若空智来成就功德,作为佛教实践的基本方法,还以菩提心代表如来藏,这都对后来佛教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之,上述经典所论如来藏,都不是从心的实体而是从心的本性、本质角度...众生的心性有染净之别[注释:印度佛教以染净论为心性,中国儒家等以善恶论心性。染,染污,染著(执著),充塞着烦恼;净,清净,不执著,远离烦恼。烦恼是身心的苦恼与混乱,基本上是一种心理作用,也称作惑。惑、染...

    方立天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61473178.html
  • 郑晓江:佛教之生死智慧与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事业中的基本方法。不过,真正的生死解脱还在由佛法的正信而达到“涅槃”的境界。   《中论 观涅槃品》云:“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涅槃之实际,及与世间际...广泛的应用,成为了现代佛教界积极投入社会公益事业的主要领域之一,也是落实人间佛教理念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从临终关怀的兴起、发展和性质入手,对佛教生死智慧的基本理念及操作在临终关怀中的作用谈一点个人的管见。...

    郑晓江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70373234.html
  • 六根的知觉空间解释

    结构模型的过程,建构模型的基本方法是假设检验法。从这种观点可以清楚的划分猜测的认识与真实的认识。由于不能打开黑箱直接看到其内部,所以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都是假设检验建构的模型,本质上是一种猜测,其正确性是没有保证的。佛教要获得完全真实的认识,而要达到这一点必须不加入任何假设,直观真实的存在。这样通常认为最基本的时间、空间、物质等概念就都不够基本了,因为它们已经是一种根据感觉信息进行假设检验建构的结果...

    杨新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3473525.html
  • 缘分 ·功德·共同体——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

    方法来表达自己的信仰,依据自己的身份、地位、要求,来满足自己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寄托。   这种信仰私人化的普遍现象,说明当代中国社会的基层结构,基本上还是一种由“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6]它的... 构成了人们熟悉、等待的、自发性的社会组织形态。凭借着这一信仰共同体,信仰者能够与其他社会成员彼此交往,进而在这些宗教组织的运作中,训练了群体参与技能,自我管理,服务人群及身份认同的基本方法。所以,“...

    李向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592982652.html